医疗保健在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在疫情爆发以后,生命争分夺秒抢救之 际,及时和完善的医疗设备显得更为重要。科技的日新月异,有助于改善现有医疗系统的 不足,加快就医效率,于是有了数码健康学(Digital Health)的诞生。
科技一步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形态,各行各业也因为科技的介入,有了崭新的面貌。国际医 药大学(IMU)高级讲师陈毅璇博士解释,数码健康学顾名思义指的是,把数码科技应用 在医疗保健领域。
“数码科技涵盖的不只有电脑科学及资讯通讯科技,也包含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我们的生 活渐渐被人工智能围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监督疫情居家隔离者行踪的追踪器,还有检视 健康的智能手表,而这些数码健康工具都具备一定潜能,以提升医护人员精准诊断和治疗 疾病的能力,以及加快病患获得医疗资源的速度。”
国际医药大学高级讲师 – 陈毅璇博士
有鉴于医疗保健领域对数码健康专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国际医药大学推出了课纲涵盖电脑 学、数据分析及健康科学,为期3年的数码健康(荣誉)学士课程。
她说,此课程的目标在于栽培学生具备数码健康、医疗保健科技及相关行业的知识和必要 技能,好让该科系毕业生对医疗保健组织、系统和条例、需求及问题有更多认识,甚至创 造出能改善现有医疗系统的方案。
“学生会通过专案导向学习活动、研究及开发,还有约5个月的实习来学习,所以他们不只 是上课和做作业,也会跟业界有连结,从中收获实际操作经验。毕业后,学生就可以帮助 医疗保健领域实现数码转型,并提升现有的医疗流程。”
符合现今社会所需
数码健康学对社会有贡献
数码健康学对社会有何贡献?国际医药大学校友蔡伟民医生说,医疗保健是相当复杂的行 业,存在着不少痛点,而其中一个解决方式就是善用科技,这也是数码健康学出现的原 因。
他以本身创立的远程医疗平台DOC2US举例,“我们尝试利用线上平台拉近病患跟诊所或医 院之间的距离,就像患有慢性疾病的病患,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平台持续地跟医护人员保持 联系,医生也可以透过视讯来看诊,帮病患开药方,尤其在疫情爆发期间,远程医疗平台 更发挥了作用。”
另一例子是我国人民因疫情,正使用的MySejahtera应用程式,为追踪冠病病患的接触者, 所有国人都被强制使用MySejahtera,同时卫生部也可利用从人民身上收集而来的数据,预 测公共卫生状况,拟定应对策略。
国际医药大学教授帕特里斯(Prof. Patrice Boursier)预料,未来5至10年内,数码健康学 或许将大幅度地影响分子发现、抗老药物及基因治疗的发展。
他说,新药物商品化平均需花费约25亿美元,其中一个原因是难以找到有潜能的分子。
目前研究员预估有机会研究成拯救生命药物的分子数量超过1000种,而机器学习演算法有 助于探索现有分子的庞大数据库及特性,并运用相关资讯来找出新可能,促使新药物候选 分子的发现变得更快速和更便宜。
国际医药大学教授帕特里斯
抗老药物方面,不少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及痴呆症有机会通过延缓衰老来治疗,首 批新抗老药物已经开始进行人体测试。抗老药物的目标在于通过延缓或逆转衰老的基本进 程,来治疗特定疾病。
在基因治疗上,针对个人基因量身制造的新药物,在医治因脱氧核糖核酸(DNA)出错而 造成的罕见疾病中,有着重大作用。
新药物的形式可能包括基因置换、基因编辑,抑或反义(antisense),亦即类似分子橡皮 擦,可删除或修正错误的基因讯息,而这些治疗方式的共同点在于,都可利用人工智能来 编程,以改正遗传疾病。
数码健康领域不停拓展
未来需要更多的人才维持
陈毅璇说,由于数码健康领域不停拓展,因此肯定需要相关人才来维持此行业,甚至创造 新可能。
另外不少研究预测,未来数年市场对数码健康人才的需求将提升超过10%,而医疗保健领 域及医院、政府机构、保险公司及初创数码健康企业,如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企业,更是 对相关专才有高需求。
“职业方面,因为这是新契机,所以还没有特定的职称。但潜在的职业包括数码健康策略师 或顾问,成为临床实践和资讯科技之间的沟通桥梁;抑或成为健康信息专家,偏向处理科 技落实于医疗保健领域的事宜;也可成为健康数据分析师,评估从数字化医疗记录得来的 数据,来提升医疗设施的信息系统,或创造及维持医疗保健的数据库系统。”
若想在数码健康行业有更好的职涯发展,帕特里斯教授认为,学生除了需具备沟通技巧、 职业操守、领导力等软技能,同时要拥有基本的电脑科学及资讯通讯科技技能,包括清楚 了解电脑的硬件和软件,也要懂得运用PYTHON编程语言来编程。
此外,学生也需对数据管理有一定了解,原因是科技专家需要处理所有类型的数据,无论 是有结构的或无结构的以及储存在云端的数据,当然学生亦需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潜能, 并懂得善用人工智能来改善医疗保健领域。
他说,部分毕业生或许会成为软件开发者或人工智能专家,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码健康其 他领域更感兴趣,所以学生至少要具备科技相关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跟不同的电脑科学或 人工智能专家,以及跨学科团队合作。
“学生不只要拥有软技能、科技方面的知识,也要尝试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而且科技瞬息 万变,未来还会有新事物的出现,因此具备基本技能之余,也要以开放态度关注科技的发 展趋势,而且革新思维也很重要。”
陈毅璇建议,欲研习数码健康学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对相关领域有强烈兴趣,这样才会有 动力学习更多,并且不应排斥编程和数据分析,“学习编程和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并不需要具 备高级数学背景,所以不会是问题。”
设立数码健康平台
为人民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蔡伟民医生毕业于国际医药大学医学系,曾在英国和新加坡执业,当初之所以创立远程医 疗平台是因为,在他成为医生后,发现很多时候家人和朋友都会传简讯或拨电给他,询问 医疗相关疑问,加上他爸爸于约8年前患上重病,基于背景的关系,他在找寻不同专科医生 时占有优势。
“这两件事情促使我思考,不具备相关优势或管道的人们,他们会从哪里得到资讯?我从中 发觉医疗系统其实存在差距,于是成立了DOC2US,为本地人民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国际医药大学校友兼DOC2US创办者 – 蔡伟民医生
创业过程中,他面对的挑战是拥有医学背景,但没有任何科技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找寻 伙伴来补足他所不具备的科技技能。
另一挑战是,由于我国不缺乏诊所和医院,人民对远程医疗的意识不高,所以在平台创立 初期,平台的使用率并不高。就算疫情爆发提高了数码健康平台的使用,但我国数码健康 领域的发展跟中国相比起来,仍处于刚开始阶段。
再来就是大众对远程医疗的接受度,当中不只是病患,还包括医疗服务提供者,“过去我们 都习惯面对面看诊,当要通过荧幕来问诊,其实大部分的医疗服务提供者都仍未做好准 备,而且面对面问诊跟线上看诊所需具备的技能有差别,这是我们面对的挑战之一。”
蔡伟民对我国数码健康领域前景抱持着乐观态度,“我国政府相当支持数码健康行业的发 展,不只有相关新措施和协作,市场上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初创数码健康企业,当然少不了 教育机构推出相关课程,来推动整个行业往下一个阶段前进,在未来的3至5年,相信我国 的数码健康领域将会达到现在中国的水平。”
IMU将在3月20日(星期日)早上10时至4时举行FiS课程线上咨询日,欢迎在此网址 imu.edu.my/fisday预先登记
欲知更多详情,可浏览 www.imu.edu.my 或电邮:[email protected] 或致电 IMU 03 – 2731 7272。
Original Source: Sin Chew
Tags :
Share :